南京的包容性在“吃”的方面表现得很是明显,东西南北中的地域特色,酸甜苦辣咸的口味特征,都有大批追捧者。
南京当然也有自己的小吃,却不是声名在外的“秦淮小吃”,因为那是做游客生意的,需要迎合各种口味的大杂烩,所以算不上真正的“南京小吃”。
老派南京人十分钟情街头的“辣油馄饨”和“鸭血粉丝汤”,挑担的那种,一头搁锅碗瓢盆,一头是小煤炉,当然是在街头,这情景一直被人津津乐道。
冬天夜晚,三五好友找个馄饨摊子,热气腾腾来一碗儿,那感觉实在是温馨。小吃摊老板一人一担,都是现场操作,一手面皮,一手小竹片,一挑一捏间,“小元宝”被丢进炉上滚开着水的大铁锅里,小馄饨立即鲜活起来,小鱼儿似的在水中翻滚跳跃。透过蒸腾水汽瞅瞅熟了,赶紧用篾箕捞上来倒进熬得浓稠的汤中,撒上翠绿葱花、鲜咸虾皮,嘴上问着“阿要辣油啊”,手却习惯性地挑一勺子辣油拌在汤里,香气儿立马随袅袅的蒸腾水汽弥漫,看着就享受。
在南京人心目中能与辣油馄饨同样“亲切”的就要数“鸭血粉丝汤”了。它现场操作观赏性弱于小馄饨,皆因食材需要事先备妥。不过味儿也好,且同样有名。一次外地朋友来非要尝鸭血粉丝汤,可吃完后啥也没说,此后不再提起,估计是吃得兴味索然。
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传说中的那碗鸭血粉丝汤了,尽管很难并不代表没有,但需要经验、需要用心去寻觅。
现在南京大众化的“小吃”,或许要数“皮肚面”了。与传统的辣油馄饨和鸭血粉丝汤比起来,皮肚面可谓是小弟弟,但充分体现了南京人的淳朴和实在。此面以“皮肚”为主料,再挑选自己喜好的猪肝、肥肠、瘦肉搭配,连汤带面满满的一大碗,热乎乎的能吃个饱,因而大有跻身“名小吃”的趋势。
南京好吃的面馆其实早就有了,江南春阳春面、鸡鸣寺素面等,味道都不错,只是不像现在“大碗皮肚面”一样有这么大的食客群体小吃。
先前面馆大多各自为战,追求自身特色。单位正对面曾有过一家“骨汤面馆”,并没什么名气,但面条真好吃。老板有轻微的中风后遗症,说话稍稍大舌头,负责收钱,老板娘专司煮面,动作麻利但有点碎嘴子。大锅煮面,骨汤浓稠,浇以雪菜肉丝,也可抵饱。我经常去吃,直至面馆拆迁。寻思他家面条好吃最大的秘诀,是那锅在煤炉上炖得咕噜咕噜冒泡的筒子骨汤。后来单位附近小巷里又开了一家“苏典面馆”也极有特色,大约兼顾了六合腰花面和皮肚面之长处,而且免费的酸脆萝卜丝更是一绝。
时光好像是专门让人回忆的,记忆中的面条和小馄饨着实有些年头了,说久远也可以。馄饨也就一两毛钱外加一两粮票,面条也就块把钱,便宜得像说故事。当下有些娱乐明星开的面馆,动辄几十块钱一碗,可抵好几斗麦子呢,真不知是吃名气还是吃面条。价高也就算了,味道却乏善可陈,这种店开几天就关门倒灶也就不意外了。
现在的小吃已经很难勾起食客垂涎欲滴的“馋”劲儿了,因为已经很少有人愿意文火慢炖,也没人愿意坐在一隅静静地品尝了,代之而起的是快餐化,做的是快餐,吃的自然也是快餐。
小吃是地方的名片,特色不能少,味道同样重要,但更要紧的是心境和态度。心境和态度到了,辣油馄饨就会萦绕着浓浓的市井烟火气儿,鸭血粉丝汤里就有了悠长悠长的故乡情怀。